
闽侯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闽侯特产。作为果树栽培的橄榄有橄榄和乌榄两种。

檀香
在闽侯栽培已有400-500年的历史。果较小,果皮深绿色,果肉略带黄色,肉质酥脆,清香可口,细嚼后余味回甘。其中以榄之香药用檀香这个树种最好,营养成份药用价值最高.现是闽侯闽清等地农户争先种植优质品种。惠圆
在闽侯栽培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果实大,果肉厚,黄白色,宜加工制成“五福果”“拷扁榄”“蜜饯橄榄”等。
闽侯橄榄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与维生素C。每100g橄榄果肉含钙204~400mg,维生素C21.12~39.89mg,蛋白质0.77~1.2g,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12.0g,叶绿素约30mg,类胡萝卜素7.52~8.05mg,总糖1.67~2.3%,还原糖0.49~0.75%,有机酸0.97~1.55%,可溶性固形物11.21~14.25%,单宁2.57%。橄榄仁含蛋白质16.64%,脂肪59.97%。橄榄花粉是驱除疲劳的保健品。橄榄核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还可以制成活性炭。
橄榄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各种盐渍品、蜜饯、果汁、果酱、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榄、拷扁榄、大福果、十香榄、去皮酥、咸橄榄、橄榄汁、橄榄果酱、橄榄酒、橄榄茶等。
闽侯县是“中国橄榄之乡”,橄榄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2.5万吨。竹西村是我省橄榄重点产区,橄榄种植面积逾千亩,该村5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都种有橄榄。新品种“青果一号”每公斤售价高达1600元左右。“青果一号”橄榄示范基地的建立,对推动闽侯橄榄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产品荣誉】
1996年8月在安徽省郎溪县召开的中国特产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闽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橄榄之乡”;
1990年福建电视台拍摄了“闽中橄榄”科教片,详尽地叙述了橄榄的功用以及栽培管理;
1993年闽侯县食品加工厂饮料有限公司研制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荣获福州市食品饮料产品三等奖;
1994年闽侯县奥利福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获中国星火计划国际研讨会及星火技术和产品展示会金奖。 [1]
1996年8月闽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橄榄之乡”。 [6]
2006年9月闽侯县选送了具有福州特色的橄榄搭乘“实践八号”卫星成功上天。
2008年8月,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宣传了闽侯橄榄产业。
2008年、2009年闽侯橄榄两次亮相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2010年5月,闽侯县生产的橄榄汁、甘草榄等橄榄制品入选上海世博会,其中橄榄汁还将作为上海世博会福建展馆指定果汁饮料。
2012年9月闽侯橄榄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吃橄榄有什么好处,它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闽侯橄榄既是佳果又为良药。早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上就有记载:橄榄“噍汁能解一切鱼鳖毒”,清代的《药性赋》还认为橄榄“能消酒”。因此在中医学上常用橄榄作为清肺利咽的良药。在西医角度上来说,橄榄含有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质、胡萝卜素与维生素C等,因此可以瘦身减肥、降血脂、防治骨质疏松等。而当地人呢,常把橄榄和肉一起炖着吃,用以舒筋活络。
夏天来了,橄榄有健康又应季的吃法吗?
在历史上,橄榄的吃法较为简单。在鲜食上,就是把橄榄拍碎了,拌酱油吃;在加工上,就是用盐巴或者糖来腌制做成咸橄榄或甜橄榄。直到1994年,闽侯第一罐橄榄汁诞生,之后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进驻闽侯,大大推进了橄榄制品。如今,除鲜食外,还有各种盐渍品、蜜饯和果汁、果酱、果酒等加工品。在夏季,我们可以选择食用冰橄榄和橄榄汁饮料。这两款产品的加工时间都非常短,新鲜度和营养成分保留较高,吃起来美味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