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瓯柑属于宽皮柑桔类,以温州的别称“瓯”而得名,温州瓯海是瓯柑的原产地,栽培历史悠久。远在三国时就有孙权以瓯柑为礼馈赠曹操的记载。 唐宋时,温州瓯柑以质优味美闻名,成为帝王元宵佳节分赐群臣的果品。《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载:“温州永嘉郡,上。高宗上元元年析阔州之永嘉、安固置。土贡:布、柑、橘、蔗、蛟革”。《宋史》卷三十一有“八月壬辰,禁百官避免轮对。甲午,罢温州市黄柑、福州贡荔枝”的记载。黄柑就是瓯柑,当时都城开封街头也有瓯柑出售。梁章矩《浪迹丛谈续谈》卷二载:“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师者,则谓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东坡《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梅尧臣《和正月六日沈文通学士遗温柑》诗:“禹书贡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见瓯柑自古声名卓著,难怪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发出了“永嘉之柑为天下冠”的感叹!直至元明清三代,瓯柑仍列为贡品。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大儿子、永嘉太守韩彦直编著了《橘录》(又名《永嘉橘录》)三卷,详细记载了温州柑桔的品种及其性状,总结了当时柑桔的种治、始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等经验,对温州柑桔品质之优,赞誉备至。《橘录》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学术专著,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际植物学界认为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桔类园艺学的著作”。 宋代瓯柑主要种植在温州市郊西山、水心、吴桥、南塘一代,尔后逐渐扩散到三垟、梧田、南白象、茶山等地。明姜准《岐海琐谈》载:“永嘉之土最宜树橘。宋韩守彦直之谱足证。宋世产于西山。叶正则诗云:‘对面吴桥巷,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此其证也。厥后盛于隔江之河田,而上刚,而南仙,渐延至于十一都之吴田。” 明初,温州每年额定进贡的项目,水产品有石首鱼等11种,树果品有柑桔和茶叶等,“地方被累百有余年,莫可谁何!”及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张璁(温州永强人)为相,“知所贡之物俱非荐朝之用,因上与密议革镇守内臣,并力请除,帝悉从之。”于是包括瓯柑在内的这些进贡方被取消。 清《瓯乘补》卷之三《物产》载:“人之珍瓯柑者,以其能辟煤毒,京御岁除,登荐乃成年例遇柑稀少,虽颗值二三百,必皆求之”。《永嘉县志》卷之六物产也有“永嘉县岁贡瓯柑五桶,咸丰十年因军务奏请停贡”的记载。
产品荣誉
瓯海区拥有“中国瓯柑之乡”、“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瓯柑栽培国家标准”等名片。 2009年,瓯柑以4.67亿元的品牌价值,和赣南脐橙、阳澄湖大闸蟹、烟台苹果等品牌农产品共同入选“200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