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宕昌百花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生产区域包括宕昌县海拔1138~4154米之间蜜(粉)源植物资源优势明显的阿坞镇、哈达铺镇、南河镇、八力镇、庞家乡、木耳乡、理川镇、何家堡乡、城关镇、贾河乡、将台乡、车拉乡、新城子乡、临江铺镇、甘江头乡、官亭镇、两河口镇、沙湾镇、新寨乡、狮子乡、竹院乡、韩院乡、好梯乡、南阳镇、兴化乡25个乡镇336个行政村。2018年,宕昌县中蜂养殖规模为5.2万群,年产宕昌百花蜜700吨。2019年,宕昌县中蜂养殖数量从2017年高峰期4.3万群增长到6.8万群,增长58%;蜂蜜单群产量从5.2千克提高至7.5千克,提高了44%。
历史
宕昌中华蜜蜂养殖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上密出氏,羌中最胜”。21世纪以来,宕昌县把发展蜂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导和能人带动,到2019年全县建成中蜂龙头企业3家,中蜂养殖合作社296家,建成100群以上规模标准化示范场32个,养蜂产业遍地全县25个乡镇。宕昌县中蜂产业发展经历了传统养殖、规模扩张、提质増效三个阶段。2017年以来,全县主要以分散传统养殖为主,规模小、效益低;2017年到2018年,主要以扩大养殖规模为重点,以年均2万群的数量持续增长,随着新法养殖技术的推广运用,饲养规模也不断扩大;2019年以来,在坚持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以提质増效为重点,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全面推广普及新法饲养技术,新法饲养率达到57%以上,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市西北部,地处羌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属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加之受岷江、白龙江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切割,境内山恋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异常复杂和丰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由山地、丘陵、河谷三大单元构成,南部多深山峡谷,北部多黄土梁峁。
气候条件:宕昌县为亚热带、温带、高原三种气候的过渡地带,垂直气候显著,南北差异大,一般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而湿润,属陇南温带湿润区。年均气温9.3℃,年均降水量583.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年均日照1986.5小时,年均无霜期181天,最大冻土深度45厘米。相对优势的光热资源对蜜源植物的生长有利,一是适生蜜源植物种类多、花期长;二是雨热同步,有利于蜜源植物的生长和泌蜜泌粉;三是适宜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蜂群扩繁。
蜜源植物:宕昌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貌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有127万亩森林、125万亩草场和40万亩中药材。产地有蜜源植物近三百种,主要有油菜、洋槐、漆树、椴树、盐肤木、柿子、荞麦、紫花苜蓿、红豆草、红三叶,尤其具有“千年药乡”种植的大量中药材,如黄芪、红芪、党参、黄芩、甘草、柴胡等蜜源植物。大面积的林地、草地及农作物和药材种植为养蜂业提供了丰富的蜜粉源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