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顺昌红肉脐橙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顺昌县境内双溪街道、郑坊、元坑、大干、埔上、洋墩、仁寿、洋口、建西、大历、岚下、高阳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0′—118°14′,北纬26°39′—27°12′之间;北联建阳、邵武交界,东与建瓯、延平相邻,南与沙县接壤,西与将乐毗邻。 2008年,顺昌县柑桔面积达12万亩,产量12万吨。 2009年,顺昌柑橘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将达9万吨以上,与2007年相比,将增产10%%,柑橘产后加工处理约6万吨,柑橘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 2010年,顺昌红肉脐橙地域保护范围面积5万亩,产量10万吨。 2017年,顺昌县柑橘种植面积近12万亩,正常年份产量约13万吨。 2018年,顺昌县柑橘种植面积约11万亩,产量约12万吨,产品出口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建成柑橘产后商品化生产线22条,年商品化处理能力达5万多吨,年加工能力5000吨。发展“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基地”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县柑橘协会入会农户达2709户。
历史
顺昌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曾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宽皮桔种植最适宜区、福建省优质甜橙适宜区。 1973年起,顺昌柑桔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顺昌县经作站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接穗红肉脐橙,高接于高阳乡紫竹村黄明灼果园温州密柑进行观察,2000年试产。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顺昌红肉脐橙果实球形或扁圆形,闭脐;果实横径70—80毫米,单果重200—300克;果皮橙红色,果面光滑,油泡细腻,皮厚4毫米左右;在顺昌区域栽培条件下,具有独特性:采收期在12月上中旬,成熟期早,糖度高,风味浓;果肉呈玫瑰红至红色,色泽均匀,有玫瑰香味,适合用作水果色拉或拼盘。 内在品质: 顺昌红肉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以上,β一胡萝卜素1.6毫克/千克,果实可食率70%以上。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顺昌县地处武夷山系杉岑东伸支脉,属于福建西北山地丘陵区,耕地土壤主要由红壤发育而成的弱酸性壤土和由河谷冲积物发育而来的沙壤土,pH值在5.8—6.8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2%以上(高者达4%),矿物营养元素含量全面,土壤肥力较好。 水文情况: 顺昌县境内富屯溪、金溪二条主要河流,汇集于城关向东流入延平的闽江,整个地形是山峦起伏连绵,纵横交错,河谷错综其间,水系发达,沿河两岸多河谷盆地,大致构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轮廓。山涧溪流水质达到国家I类标准,主干流即富屯溪、金溪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气候情况: 顺昌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6℃,≥10℃有效积温5920℃,全年无霜期308天,年平均降水量1650.5—1724.4毫米,日照1643.4小时(其中气温≥10℃期间的日照时数占85%以上)。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丰沛的优质水资源,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产品荣誉
2007年,顺昌红肉脐橙在参加顺昌县第三届优质果脐橙类评选中,获“二等奖”。 2007年开始,顺昌红肉脐橙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例为专供产品。 2004年,顺昌县柑桔行业协会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于“全国百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称号。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顺昌红肉脐橙”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6年,顺昌县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