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瓢鸡是普洱市的一个地方鸡种。据镇沅县志记载“民国三十年(1941年)全县养鸡10万余只,其中有少量瓢鸡。”、“瓢鸡数量少,主要分布于无量山、哀牢山区”。1980年,思茅市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发现普洱瓢鸡。2006年,普洱市畜禽遗传资源摸底调查时调查到普洱瓢鸡剩余201只。2007年末,普洱瓢鸡发展到1086只。2009年6月26日,《云南省农业厅2009年第15号公告》将瓢鸡列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10年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325号公告》将瓢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10年12月,普洱瓢鸡载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普洱瓢鸡体型中等健壮,羽毛光滑紧凑,无镰羽,尾部羽毛下垂,臀部肌肉发达,腹脂厚,臀部丰腴圆滑,形似葫芦瓢。头昂扬,大小适中,多为平头,单冠,冠齿6—8个,少数有复冠,红色,少数为紫黑色;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公鸡冠大直立,母鸡冠较小细致,部分母鸡有胡须、有凤头。无尾椎骨、尾棕骨、尾脂腺、主尾羽,尾部羽毛下垂。肌肉紧凑细致,臀部肌肉发达,腹脂厚,臀部丰腴圆滑,形似葫芦瓢。成年公鸡羽毛以赤红色居多,有麻花、全白三种,丰满有光泽;成年母鸡羽毛有黄麻花、黑麻花、黑白花、全黑、全白等色。营养价值:普洱瓢鸡属蛋肉兼用型,其鸡肉具有肉质细嫩、肉鲜味美、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其中,出栏公鸡氨基酸总量≥8%,母鸡氨基酸总量≥11%;蛋白质≥22%,解冻失水率≤3.5。
产地环境
地质地貌:普洱瓢鸡养殖区地处横断山余脉哀牢山与无量山的中北部,境内群山纵横,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山地、丘陵、河谷和山间坝子相互交错,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774米—3137.6米,适宜养殖海拔1000—2500米;山区面积占97.7%,坝区占2.3%,森林覆盖率64%。土壤主要类型为山地红壤、砖红壤土、山地紫色土、黄壤土、红褐色土,多属酸性壤。水文情况:普洱瓢鸡养殖区内径流面积大,澜沧江、把边江、阿墨江、勐统河水系纵贯全境。主要河流有属澜沧江水系的勐统河、振太河;属红河水系的者干河、恩乐江,者干河境内流程57.5千米,有支流35条,恩乐河入宁洱后称把边江,境内流程73.5千米;产区水资源丰富、质量优良。气候情况:普洱瓢鸡养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只有干湿季之分。最高气温36.挤2℃,最低气温为—2.1℃,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平均日照时间为11.86小时;年平均降雨176天,年平均降雨量1284.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5至10月降雨量占全年87%左右,11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13%。全年多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1米/秒,适宜养殖普洱瓢鸡。
产品荣誉
2011年10月,普洱瓢鸡在云南省农业厅等部门组织的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活动中被评定为云南“六大名鸡”之一。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普洱瓢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