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盐池滩羊的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花马池镇、大水坑镇、惠安堡镇、高沙窝镇、王乐井乡、冯记沟乡、青山乡、麻黄山乡共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2020年盐池县全县羊只饲养量320.55万只,出栏达192.41万只,羊肉产量2.8万吨,发展3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1000多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2.1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滩羊产业对增收贡献率超过80%。目前全县共培育发展滩羊规模养殖场(小区)326个,建设标准化养殖棚圈3.1万座,永久性青贮池30万立方米,年制作青黄贮饲草10万吨以上。同时,盐池滩羊实现“二年三产”,由一季出栏变为四季出栏。2020年盐池滩羊肉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50个大中城市,销售网点220家,电商企业53家;滩羊肉销售价格平均达到56元/公斤,旺季60~70元/公斤。2020年,盐池滩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4亿元。
历史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养羊历史悠久,公元1755年(清乾隆20年)出的《银川小志》中有:“宁夏各州,俱产羊皮,灵州出长毛麦穟,狐皮亦随处多产”,“穟”有禾采之貌,形容其美观漂亮之意。公元1780年(乾隆45年)《宁夏府志》记载:“中卫、灵州、平罗,地近边,畜牧之利尤广”,并把“香山之羊皮”与“夏朔之稻、灵之盐、宁安之枸杞”并列为宁夏当时最富著的四大物产之一。滩羊裘皮在清末已闻名于世,《甘肃新通志》载:“裘,宁夏特佳”’。
产地环境
滩羊具有典型的生态地理分布特性,据有关科研资料显示,盐池滩羊具有很明显的窄生态适应性,其最适宜区域是以盐池为代表的具有特殊光、热、水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及荒漠化草原区。解放后,由于看重滩羊独特的裘皮产品,国内先后有许多省区引进滩羊,但大多在繁育2~3代后裘皮品质下降。因此,滩羊是独一无二的地方品种资源,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产。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境内草场资源、畜牧业资源富集。在干草原草场、荒漠草场、沙生植被草场、盐生植被草场4种草原类型上,生长着甘草、苦豆子等175种优质牧草,仅中药材就有110余种。境内土壤以淡灰钙土、灰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少,水土中碳酸盐、硫酸盐、硫化物较多,硫、磷、钙等矿物质含量丰富。这种光、热、水土、植被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天然草场植被培育造就了“盐池滩羊”这样一个优秀的地方绵羊品种,同时也是形成二毛裘皮性状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是形成盐池滩羊肉特有风味的主要原因。2000年,滩羊被农业部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品种,盐池被列入滩羊种质资源核心保护区和核心产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成为全国唯一的滩羊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