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据《桂平县志》记载,桂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物资源中爬行类主要有:龟、鳖、蛤蚧(大壁虎)、壁虎、斑蜥等等。长期以来,广西黄沙鳖以其优异的品质远销粤港澳,尤以桂平黄沙鳖资源更多、名声更大。2006年取得了国家农业部颁发的黄沙鳖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编号为WGH—06—02566),以桂平市金田黄沙鳖养殖协会为核心的基地的养殖示范效应为黄沙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桂平市境内的土壤主要有七类:水稻土、红壤、赤红壤、黄壤、石炭(岩)土、紫色土、冲积土。按习惯分水田土壤、旱地土壤、山地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3.4%左右,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质地以壤土、粘土、粘壤土沙土和沙壤土为主,有少量中壤和轻壤。黄沙鳖养殖多以庭院式为主体,因此养殖土壤多为水田土壤为主,旱地土壤为补,土壤团粒结构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黄沙鳖养殖生长。
水文情况:桂平市内过境河流干流有黔江、郁江、浔江,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郁江分别由西北、西南方向流入,在市城区汇合为浔江。境内河流支流有45条,较小的溪流密布。集水面积4056平方千米(不包括黔江、郁江、浔江)。主要河流,市境内长度992.95千米,年平均径流量40.56亿立方米,最小流量为21.245立方米每秒。各河流大体是顺着地势向东流,干流黔江、郁江、浔江横贯其中,支流分布两侧,状如老树盘根,以每平方千米0.248千米的河流密度分布,构成全市的水系。
气候情况:桂平市地处低纬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南近海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4—9月)受湿热的夏季风影响,盛吹偏南风;冬半年(10—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多吹偏北风。多年平均气温21.5℃,无霜期长达339天以上,相对湿度80%。年总积温(0℃以上积温)在7600—7900℃,年活动积温(≥10℃)7834.2℃,年有效积温(≥12℃)3220—3520℃;光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1638.7小时,日照百分率39%。年均降雨量1731.8毫米,年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汛期(4—9月),总雨量1307.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75%以上。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丰沛的优质水资源,为黄沙鳖生长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