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南果梨历史
鞍山南果梨的原始祖树,生长在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碑文记载,清光绪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庆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扑鼻,老人寻觅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树下,只见黄里透红的落果满地。老人捡起地上的一枚果实一尝,顿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无穷。为弄清该梨由来,高永庆托女婿把梨带到辽阳,让那里南来北往的梨客们辨认,梨客们对该梨味道赞不绝口,赞誉此果味具南方诸果之长,遂给此果定名为南果,因为它产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鞍果或海果。近百年来经过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经成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特有的产品。1987年,大孤山镇政府给“南果梨祖树”树碑立传,这棵“祖宗”级的南果梨树被圈在碧瓦青砖的院落里保护起来,树皮呈深红色,树上仍有野生针刺,自发现祖树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环境
自然环境:该地域位于东北松辽平原东南部边缘,长白山山脉千山余脉南麓,境内有平地,多山丘,四季分明,南国梨生长季节雨量适中,温度适宜,日照充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海拔为300~600米。
气温与有效积温:年平均气温9.6℃、无霜期174天,大于或等于10℃年有效积温3000℃以上。
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2521小时,南国梨生长季节平均日照1604.4小时。
降水:年平均降雨量710.3毫米,南国梨生长季节平均降雨量648.9毫米。
土壤:该区域属长岩或片岩和花岗岩混合岩为成图母岩地区,是南国梨生长的最佳区域。土壤类型是棕壤土类棕壤土亚类,腐殖质厚度10~40厘米,颜色浅灰色至黑色,质地为砂壤土至壤土,结构为粒状或小粒状。有机质含量1.28%~11.60%,全氮量0.068%~0.6%,全磷量0.0153%~0.36,全钾量1.050%~3.833%,pH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