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乐都有“蔬菜瓜果之乡”之称,早在20世纪60、70就开始种植大蒜,当时种植的品种有红皮“老来喜”和“狗芽”白蒜,其亩产和产值都不高,而且品质也不佳。1970年,高店东门村巨邦庆去新疆打工,看到那边的红皮大蒜品质产量都不错,带了100头回来在1971年试种,结果其产量和品质都优于本地大蒜,以后几年他家的蒜作为蒜种逐步繁衍开来,先后在小河滩、深沟村种植。20世纪80年代,由于其品种高产、抗病等优势成为乐都县的当家品种,开始在全县大面积种植,当时价格每千克在0.7元左右。1994年,青海省发生“马流感”,为了防止病情蔓延,人们用“白灰、家艿、蒜、醋”为单方,将其装在袋子里挂在马脖子上,防治感染马流感,人们也大量食用大蒜,而且在家里用醋里放大蒜进行熏蒸的方法,防治感染马流感,从而扼止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当时每千克乐都紫皮大蒜卖到10元的好价钱。1996—2004年,乐都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筛选提纯,培育出紫皮大蒜地方品种。2005年1月10日,经青海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乐都紫皮大蒜,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