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花溪区辣椒种植历史悠久。1993年以来,平均年种植保持在533.6平方公里左右,产干辣椒100余万千克,调往贵州省外20余万千克。 1994年以来,花溪区区、乡供销社不断探索“供销社+项目+农户”的路子,在花溪区湖潮乡、党武乡建立优质辣椒基地,摸索出一套种植方法。 2000年,花溪区农业局实施了“花溪区湖潮乡干辣椒高产示范项目”,在湖潮乡磊庄村、马路村组织实施面积40.02平方公顷,其中地膜辣椒推广面积11.34平方公顷。 2001年,已完成规范化种植面积33.35平方公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指导农户规范化种植、合理密植、平衡配方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使干辣椒单产达199千克,与1999年常规种植单产(干辣椒)124.8千克相比,增产37.3%。 2006年5-11月,花溪区农业局与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在花溪区湖潮乡磊庄村无公害辣椒基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花溪辣椒,植株中等,开张度40-70厘米;径枝较软;果下垂,椒身长5厘米到10厘米不等;果实先端尖锐,常弯曲成钩状;干椒肉质肥厚、色泽深红、油份重、辣而不烈。 营养价值: 花溪辣椒有辣味适中,香味有余特点。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辣椒素为0.078,水分为10.07,灰分4.2,脂肪为9.2。维生素A为100克内含1.07毫克。
产地环境
花溪辣椒产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肥能力较强。稻田以大眼泥、黄泥田、黄胶泥田为主,次为潮泥田、紫泥田;旱地以大土泥、黄泥土、化石砂土为主,黄沙泥土、潮泥土等次之。全区土层厚一般达80厘米,pH4.5-6.0,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比较丰富。有机质达5.0%-16.0%,含氮0.32%-0.80%,速效钾115.50-178.00毫克/千克。这是花溪辣椒独特的土壤条件。产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均日照数为1274.2小时,日照率为29%。有效积温≥10℃有231.7天,积温4484.6℃,极端最高气温34.7℃,极端最低气温-9.7℃,无霜期平均28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78.1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1%,是辣椒生产适宜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