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秭归有着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早在2000年前,“诗祖”屈原就在此吟出千古名篇《橘颂》。但长久以来,秭归与“柑橘之王”脐橙并无多大联系。20世纪70、80年代前,秭归橘农主要种植的都是普通的柑橘,在国内没什么名声。1962年11月8日,在充分调研秭归柑橘生产后,“柑橘之父”章文才教授提出,秭归气候、土壤适宜种植脐橙,发展脐橙大有可为。秭归柑橘生产应实现良种区域化、品质标准化、果实商品化的“三化”目标。自此以后,章老几乎每年都要来秭归,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培育新品种。1978年,章老为秭归一次引进12个优良脐橙品种,秭归建成2万亩脐橙出口基地。秭归现今的主要脐橙品种罗伯逊脐橙、纽荷尔脐橙都是章老引进,试种成功后大面积推广的。1995年,秭归被命名为“脐橙之乡”。秭归人说,这是章老先生给带来的,尊章文才为“橘翁”。‘橘翁’帮助秭归实现了柑橘产业的第一次跨越。
产地环境
秭归脐橙对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只有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才能产生出独具特色的秭归脐橙。秭归县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成就了秭归脐橙浓郁的地理特色和品质特色。
地理环境: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位置东径110°0′5″—110°18′36″,北纬30°37′54″—31°11′32″,为西川东褶及鄂西八石山坳会合地带,由巫山山脉一系列东西或南北走向的峻岭组成,总面积为2427平方千米。境内奇峰高耸、危岩峭立、颠连起伏、沟谷纵横。境内香溪河、良斗河、清港河等七大长江支流由北向南、由南向北切割,构成了海拔高低悬殊的复杂地势。整个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县内河谷地带气候资源独特,土壤适宜,环境优美,特别适宜秭归脐橙生长发育。
气候资源:秭归地处三峡河谷地区,受秦巴山脉及三峡水库影响,河谷地带气候特殊,为湖北冬暖之最。境内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7.5—20℃,月均温≥10℃的年活动积温为5723.6℃,年日照时数1631.52小时,空气相对湿度72%,年无霜期在306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016毫米。境内山峦重叠,群峰交错,气候类型多样,逆温层效应、坡壁效应、水体效应显著,立体气候和冬暖特征独特,极少遇到冬害。三峡库区蓄水至175米后,在强大库区水体的作用下,年均气温将提高1℃左右,冬季平均增温0.3℃—1.3℃,年极端最低温度提高2℃左右,夏季平均降温0.9—1.2℃,是湖北著名的冬暖区的秭归脐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
土壤资源:秭归县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占67%),秭归脐橙产区内的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酸碱适宜(PH值5.5—7),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1%以上),土壤富含磷、钾(速效磷平均含量为5.49ppm,速效钾平均含量为96.4ppm);地下水位1米以下,适栽种植面积达20万亩。全县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无工业“三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