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福桔,是福建柑桔的传统品种,多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明朝已闻名于世。宋韩彦直撰的《桔录》,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种植柑桔的专书之一,书中称福桔为沙桔。明朝王世懋《果蔬》云:“柑桔产于洞庭,然终于如浙温之乳柑,闽漳之朱桔。有一种红而大者,云传种自闽,而香味径庭矣!”这里所说的“朱桔”,就是“福桔”的别名,因为福桔的色泽朱红,故称。《福建通志》有“闽为古代桔柚锡贡之地”的记载。《闽游纪略》亦有王潭谓“闽桔之美,达于京师”之说。2006年9月9日,福州市闽侯县选送了具有特色的福州福桔等三种农作物的组织培养苗,搭乘“实践八号”卫星成功上天。2019年,福州福桔参展第十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福州地处戴云山脉的东翼,倚山面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闽江横贯其中,下游为福州盆地,盆地内部是冲积海积平原,城区处在盆心,北部和东部均为山地和丘陵,南部是平原。全市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2.68%,其中山地占32.41%、丘陵占40.27%。福州市地带性土壤以偏酸性红壤、赤红壤、黄壤为主,耕地以水稻土为主,垂直分布特征显著。土壤疏松,肥沃、沙质,土层深厚,通气排水性能好。山地丘陵地势起伏,有一定的坡度,接受阳光的面积较大,通风透气良好,且土壤以红壤、赤红壤、黄壤为主,土质属红壤、壤土、潮土,土层深厚。这些自然条件有利于福州福桔的生长。水文情况:福州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主要河流有闽江、鳌江、龙江、大樟溪、梅溪、古田溪、安仁溪、大目溪等。这些河流的流向由于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和地貌的影响,均作北西流向南东,干流呈平行排列,独流入海。闽江是全省第一大河,其干流从雄江附近流入境内,横贯东西将福州市分为南北两部,其支流多顺着主要构造线发育作北东——南西流向。福州市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密切相关,根据福州市气象站历年观测,福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毫米~21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000~13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在600~7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在0.6~1.13之间。福州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深在500~15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大部分在0.5~0.7之间。福州地下水资源,均属浅层地下水,当P=50%,地下水资源为11.22亿立方米。福州客水资源,当P=50%时客水总量540.81亿立方米,其中闽江客水515亿立方米,占95.2%。福州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国家Ⅱ类标准。气候情况:福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青,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9.6℃,1月平均气温10.5℃,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1342.5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雨日130~170日,年相对湿度77%。福州空气环境质量达国家Ⅱ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