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荔浦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我县荔浦芋原产地域范围的通知》(荔政办发[2004]8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现辖行政区域。荔浦芋作为荔浦市的主要传统产品,在境内13个乡镇都有种植,尤以青山、新坪、杜莫、修仁种植居多。2000年后逐渐发展。由于应用了生物工程技术,通过对荔浦芋进行提纯复壮,大大改善了荔浦芋品质,现所生产的种苗不仅保持了原来荔浦芋的品味,还大大增加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已达2500公斤。2010年,荔浦市栽培荔浦芋面积达2666多公顷。2021年,全市荔浦芋种植面积5万多亩,种植及加工销售产值超20亿元人民币,是全市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历史
荔浦芋在荔浦县进行人工栽培已有400年的历史。据记载,荔浦芋自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福建漳州一带传入荔浦,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在荔浦县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产品,品质优于其它地方所产芋头,很早在周边县对荔浦所产槟榔芋就有了“荔浦芋”一词的称谓。在清代,荔浦芋作为广西珍稀的“皇室贡品”,年年进贡朝廷。据民国三年(1914年)《荔浦志》记载:“旧志云:有大至十余斤者,今实无。但以城外关帝庙前所出者为佳。剖之,现槟榔纹,谓之槟榔芋”。“纹棕色致密,粉松而不粘,气香。他处有移种者,仅形似耳,无纹,谓之榔芋”。
产地环境
气候条件:荔浦芋喜生高温多湿的条件,在中国长江以南均有栽培,但以荔浦市栽培的芋产量高、品质好,因为荔浦市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水源丰富,具备有适合荔浦芋生长的环境条件。荔浦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南缘,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10℃的活动积温6308℃,无霜期316天,全年日照平均数1536.6小时。荔浦芋的生长,从2月中下旬播种,到霜降前后收获,全生育期为220—250天,喜高温多湿的环境。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全年四季分明,冬短夏长,温、光、雨量充足,非常适合荔浦芋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荔浦芋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品质的提高。
光照条件:广西各地日照时数在1200—2200小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多、东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日照时数均以夏季最多,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一32%冬季最少,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17%。地处广西偏东北方向的荔浦市日照时间相对来说较短,春季日照多于秋季。广西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26%一50%,地域分布特点与日照时数相似,全区大部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秋季大于春季。从光照条件来看,结合荔浦芋的生长特点,荔浦市的光照条件是非常适合芋头生长的。
温度条件:荔浦市属于中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9.7℃,最热月份为7月(代表夏季),平均气温29.50℃;最冷月份为1月(代表冬季),平均气温9.10℃。各地平均气温在5.5—15.4℃,南高北低,南北相差约10℃。荔浦2—3月份温度平均13—15℃,正适合荔浦芋头的发芽期,4月份以后均在20℃以上的温度,能够满足荔浦芋头生长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条件。
降水条件:荔浦市年平均降雨量1442.1毫米,雨量最多的集中在4—8月,占全年雨量的68.3%。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两江支流,流域面积大于50千米的河流的11条,总长316千米,呈扇状分布于全县。全县有中小型水库45座,还有引水工程21处,设计灌溉超过3460公顷,另有小水塘273个。水资源较丰富,水利条件比较好,水利沟、渠遍布各乡镇、村屯。荔浦市降水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满足了芋头生长需要的水分条件。
增强免疫力
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癌症手术后放射化疗以及康复,有辅助治疗作用。
2.洁齿防龋
氟的含量较高因此芋头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功效。
3.解毒防癌
芋头中含有一种粘液蛋白,在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因此芋头可以解毒,对人体的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以用来防治肿瘤等疾病。
4.美容乌发
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协调人体的酸碱平衡,达到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效果,还可以用来防治胃酸过多。
选购方法
选择较结实的芋头,且没有斑点的芋头。必须体型匀称,拿起来重量轻,就表示水份少,切开来肉质细白的,就表示质地松,这就是上品。注意外型不要有烂点否则切开一定有腐败处。此外也可以观察芋头的切口,切口汁液如果呈现粉质,肉质香脆可口,如果呈现液态状,肉质就没有那么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