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兰屯沙果栽植历史久远,是中国北方优质沙果的主产区,扎兰屯市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沙果远近闻名。扎兰屯沙果又有冷金丹、林檎、无色来、联珠果等别称,在《医疗本草》、《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医林篡要》等文献中均有记载。19世纪末,兰屯市开始有零星种植,扎兰屯市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引进大秋、黄海棠等沙果进行栽植。1950年,扎兰屯农业生产试验进行小规模果树示范栽培,取得了在高寒地区栽培果树的经验。此后又从黑龙江、吉林等地相继引进了太平果、大秋等小苹果苗木,同时开始用山丁子进行人工嫁接培育地产沙果树苗。1952年,兰屯市筹建扎兰屯河西果树园艺场,作为沙果栽培示范基地,先后从外省引入黄太平、大秋、黄海棠、紫太平、青太平、七月鲜等,经栽培试验,沙果耐寒冷、抗冻能力强,适合该地栽培。1958年,兰屯市部分乡村纷纷建立果园,共建哈拉苏公社花果山果园等200余处。1959年,兰屯市扎兰屯栽培沙果树就达1506亩,年产水果2.4万公斤。1981-1990年,兰屯市栽培沙果树4万亩,年均产沙果600万公斤。2000年,兰屯市沙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采收量约在6万吨左右,年产值5.4亿元。2006年10月,扎兰屯市生产的绿色天然饮品沙果汁,取得了国家流通产品认证,填补了该项产品国家空白。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扎兰屯沙果产区主要以山区丘陵漫岗为主,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9%,北部属雅鲁河谷平原,中部属架子山低山丘陵,南部属基尔果山中山丘陵。主产区土壤以暗棕壤土为主,椐测定有机质含量6.22%以上,全氮平均含量2.34克/千克,有效磷26毫克/千克,速效钾大于65毫克/千克,pH值4.9-7.7左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沙果的生长。水文情况:扎兰屯沙果产区内年平均降水量718.6毫米,水利条件配套齐全,地下水源充足,农田排灌设施配套,水质清澈纯净,水资源保持良好。无污染,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河流分为雅鲁河、济沁河、绰尔河3个流域,年平均径流量25118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其中河川流量为21.25亿立方米,地下资源5.02亿立方米。由于扎兰屯沙果产区河流众多,南北纵向山谷常年有河水流出,呈阶梯状分布,密度较大,流经沙果产区,水质清澈纯净,水资源保持良好,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丰富,为扎兰屯沙果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情况:扎兰屯沙果产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其特点:春季干旱、风大,升温快;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充沛;秋季降温剧烈、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多雪。全年日照时数2411小时,年平均气温3.3C°,≥10°C的有效积温平均达2147°C,年降雨量在450-5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短,平均110-135天,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于生产优质沙果。
产品荣誉
2007年,扎兰屯生产的纯天然沙果汁荣获中国(齐齐哈尔)第七届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09年9月14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扎兰屯沙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12月17日,“扎兰屯沙果”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