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黄果树黄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黄果树管委会辖区内黄果树镇所辖偏坡村、烈山村、山岔村、新华村、盔林甲村、蒋其村、王安寨村、王三寨村、石新村、募龙村、普叉村、黄果树村、大洋村、洋湾村、旧场村、安庄村、水西村、殷家庄村、油寨村、白水河村、石头寨村和白水镇所辖郎官村、所寨村、乌拉村、把路村、硐口村、洒把村、打翁村、红岩村、大坪地村、大小寨村、翁寨村、者斗村、新塘寨村、坑边村、蛮寨村共2个乡镇36个行政村。保护区北到石头寨村、大三新村,南到募龙村、郎官村,西到乌拉村、坑边村,东到盔林甲村、列山村。地理坐标:东经105°39′~105°40′,北纬25°57′~26°00′。2018年,黄果树黄果生产规模达1334公顷,产量2万吨。
历史
黄果树的黄果历史悠久,据考究,黄果树种植黄果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黄果树当地种过一些水果,但后来其品质未经过精心培育,便逐渐被淘汰。贵州省农业厅考察发现,当地的低河谷地带适合种植柑橙类的水果。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决定在黄果树发展精品“黄果”,依托景区名气打造一种精品水果。
2015年以来,为推进黄果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黄果树工管委启动推进全域黄果产业发展,并于2015年11月下旬在白水镇打翁村举办首届黄果节。在举办首届黄果节后一年间,安顺市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黄果产业促进农旅融合的实施意见》,编制《黄果树旅游区2万亩特色优质柑橘(黄果)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发展了椪柑、黄果柑、血橙等近10个水果品种。2016年11月,安顺“黄果树旅游区生态黄果及休闲体验农业园区”正式授牌,并启动“黄果树柑橘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产地环境
黄果树黄果产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湿暖共节等特点。年均气温19.7~21℃,年均降雨量1126~1410毫米,年均日照数1263小时,平均无霜期351天,年大于10℃积温在5000℃以上,黄果树黄果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常年积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温暖湿润的气候利于黄果树黄果的生长发育,为其细嫩化渣的突出品质提供条件。
黄果树黄果产地属喀斯特岩溶地区,土壤以黄壤土、沙壤土为主,土壤肥沃,土层较深,有机质≥1.5%,有利于黄果根系生长,确保了黄果树黄果优异的品质。
黄果树黄果产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包括黄果树瀑布及龙宫一带的河流,且产地境内降雨量丰富,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境内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两万八千个以上,植被覆盖率高,核心区高达74%,产区范围内主要发展旅游业,环境优良,污染少,为黄果树黄果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成就了黄果树黄果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