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山州花生栽培种植历史悠久,1825年成书的《广南府志》卷三供记览志物产就有落花生的记载,已有186年历史。 1949年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是匍匐型品种“挖生”和该地花生,全州花生面积仅七千余亩,种植面积少而分散。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少部分作为群众自食消费,也有部分用于群众之间的农产品与其他物品的互换交易。 1952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引进马来亚花生品种。 20世纪九十年代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引进了马来亚品种的“桂花17号”(文引花生01)、“粤油192”(文引花生02)、“VS405”(文引花生03)三个优质花生品种应用于花生生产。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砚山小粒花生属珍珠豆型或中间型花生,荚果形状为茧形、串珠型、曲棍形,荚果含2-4粒种子,果嘴较明显、荚果网纹平滑或较细、脉纹浅或较浅,具有荚果小、果壳薄、易去壳、出仁率较高的产品外在感官特征。砚山小粒花生仁种仁桃形或圆柱形,种皮粉红色或红色,具有仁粒小而饱满、仁皮光滑、口感清脆细腻、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商品性好。 营养价值: 砚山小粒花生营养丰富,富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主要内在品质指标为:粗脂肪含量≥42%,蛋白质含量≥20%,油酸/亚油酸(O/L)在1.1左右。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砚山小粒花生产区属云贵高原花生区,土层深厚,土壤脱硅富铁铝化作用强,有机质积累多而分解慢,但含量不等,pH值呈弱酸性,地型地貌喀斯特形态特征突出。砚山小粒花生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拔1100-1600米之间,土壤pH值在5-7.5之间,以红、黄壤类型为主,种植区域地形地貌为坝区、半山区、山区,以半丘陵、丘陵坡地为主。 水文情况: 砚山小粒花生种植区域河流主要有盘龙河、公革河、贵马河、八嘎河、翁达河、稼依河、阿三龙河、西洋江、驮娘江、南盘江、六郎洞河、夸墨河、拖底河、官寨河、响水河、小白河、南浦河、南北河、南江河、补挡河、清水江、南丘河、清水河、清平河、石葵河等河流,分属珠江和红河水系,水资源丰富。 气候情况: 砚山小粒花生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属中亚热带、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雨旱分明,雨热同季的特点。砚山小粒花生种植区域年均气温16.1-18.1℃,年均降雨量1345-1853.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804.1-2023.1小时。砚山小粒花生种植区域多不具备灌溉条件,种植用水为天然降雨,雨养型农业特征突出,花生生长期降水集中,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花生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