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东西湖葡萄种植可追溯至1964年,当时东西湖经过围垦,原本还是一片沼泽的东山,蜕变成了土壤富含有机质的农场,加上武汉独特的气候,给葡萄生长提供了天时地利。不过,农场一直以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葡萄只是小规模种植。2010年开始,当地部分农民瞄准了葡萄市场,当时整个东山农场只有5户种植不到50亩的葡萄,由于是露天种植,生长期碰上雨季,往往要打不下30次农药。经过考察,当地农民组织成立巨龙海葡萄协会,引进大棚种植技术,效果明显。协会成员的成功起到了示范效应,其他种植户开始加入协会,纷纷引入大棚种植技术,东西湖葡萄逐渐形成产业。从2011年到2013年葡萄形成产业前,由于单个钢架大棚造价高达2万多元,普通农民很难承受。东西湖农业局(现农业农村局)以及农场通过资金、技术补贴方式,多方位支持农民扩大种植。在葡萄基地不远处,由东西湖农业农村局补贴的检测室,对东西湖葡萄保持严格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东西湖区地貌属岗边湖积平原,四周高、中间低,状如盆碟,自西向东倾斜,地处武汉市西北部,长江左岸,汉江、汉北河及府澴河汇合处;东西湖葡萄种植范围覆盖整个东西湖区,东西湖区西南部与汉江呈平行带状分布者为高亢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21.5~24米,以一千五百至二千分之一的坡度沿江堤向腹心逐渐倾斜,地势平坦开阔;东北部为垅岗平原,地面高程在21.5~26米,地势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5米;北部为低丘陵,地面高程60~69.1米;中部为湖积平原,界于冲积平原与垅岗平原之间,地面高程在18~21.5米之间,地势开阔平缓。东西湖区开阔平缓的地形地貌,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为优质葡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根系生长条件。气候情况:东西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四季分明;全区年均实际日照1918小时,年均降雨量1315.9毫米,年均气温16.6℃;充足的水源、合适的光照和气温等有力保障了葡萄植株快速生长、葡萄果实膨大和着色。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造就了“东西湖葡萄”的独特品质。
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东西湖葡萄已形成以“夏黑”和“阳光玫瑰”为主导品种的系列产品。夏黑果穗长圆锥形、穗形紧凑,果粒近圆形、着生牢固,果皮薄、紫黑色,果肉绿白色、无核,酸甜适口,风味浓郁,穗重900克左右,单粒重8~10克。阳光玫瑰果穗长圆锥形或圆柱形,果皮、果肉均呈黄绿色,肉质脆硬,有玫瑰香味,穗重500~700克,平均单粒重10~12克。果粒晶莹剔透如美玉,外型美观诱人。果实可远途运输和长期贮藏,可贮藏到翌年初夏时节。品质指标:夏黑可溶性固形物≥18%,可滴定酸(以酒石酸计)≤0.4%,总糖≥16%。阳光玫瑰可溶性固形物≥19%,可滴定酸(以酒石酸计)≤0.25%,总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