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商洛香菇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工栽培,经过40余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一套独具地域特色的商洛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方式。2014年,香菇被认定为特色农业“商洛八大件”之一。2017年7月11日,陕西省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现场核查和品质鉴评。
产地环境
气候环境:商洛香菇生产区域处于南北气温0℃分界线和800毫米降水线上,横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兼具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风土人情,属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具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1℃,无霜期173-218天,年平均日照1874-212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06.1-844.6毫米,生产区域内四季分明。
空气质量:商洛香菇生产区域内自北向南,依次有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鹃岭、郧西大梁和新开岭六条主要山脉,山上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达到62.3%,加上全市工矿企业较少,防污治污力度大,全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306天。
海拔:商洛香菇生产区域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最高点为柞水的牛背梁,海拔2802.1米,最低点为商南县的梳洗楼,海拔215.4米。较大的气候垂直变化,造就了商洛冬、夏菇周年栽培并存局面。
水质资源:商洛香菇生产区域内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区域内大小河沟共约72500条,即每0.27千米便拥有一条河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水系纵横交错,支流密布,为香菇生产提供了丰富、方便的水质资源。商洛香菇生产注水使用溪流河水,为中等硬度,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