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北京鸭的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北京市行政范围内的:昌平区马池口镇、南口镇;大兴区榆垡镇、旧宫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青云店镇、采育镇、西红门镇、礼贤镇、瀛海镇、黄村镇、安定镇;房山区琉璃河镇、窦店镇、青龙湖镇、周口店镇、石楼镇、良乡镇;怀柔区庙城镇、雁栖镇、杨宋镇、北房镇、九渡河镇、渤海镇、琉璃庙镇、汤河口镇;平谷区大兴庄镇、东高村镇、王辛庄镇、峪口镇、平谷镇、夏各庄镇、山东庄镇、南独乐河镇、金海湖镇、马昌营镇;顺义区北小营镇、木林镇、龙湾屯乡;通州区永乐店镇、张家湾镇、于家务乡、漷县镇;延庆区康庄镇、延庆镇,共8个区的46个乡镇。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5°97′~117°01′;北纬37°73′~40°47′。2004年,中国的肉鸭屠宰量20亿只,北京鸭占中国大型肉鸭种源供应的36%,樱桃谷种鸭占有62%的市场,2007年,中国鸭存栏7.52亿只、屠宰量17.68亿只。
历史
北京鸭有400多年的历史,早期伴随明朝迁都北上,漕运繁忙,船工携鸭捡拾散落稻米,将南方特有的小白鸭带到北京,久而久之,落户的小白鸭成为专一育肥的肉用型鸭种。清朝,北京鸭成为清宫御膳,后传至民间,北京烤鸭随之诞生,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之代表。1873年,北京鸭飘洋过海输入美国,翌年由美国输入英国,后传播到欧洲各国,1888年输入日本,1925年输入苏联。北京鸭的现代育种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美国的家族公司聘请遗传学家主持开始商业化育种。经过30多年的培育,形成适合规模化、工业化生产需求的商业品种樱桃谷鸭和枫叶鸭。20世纪80年代,樱桃谷鸭进入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大推广力度,成为中国国内大型肉鸭生产的主导品种。中国的北京鸭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和北京市畜牧兽医所的主持下开展工作,建立两个血缘不同的北京鸭基础群。20世纪70年代,北京鸭育种工作开始恢复。自“七五”计划以来科技部一直把北京鸭育种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人员系统解析北京鸭在品种改良过程的基因组变异机制。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11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9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北京市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与天津相邻,被河北省环绕,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北京平原,海拔高度在20~60米。这种山地环绕地形,在交通殊为不便情况下,为北京鸭的选育形成一个天然封闭环境,在长期培育过程中,很少掺入外血,遗传性不断纯化和稳定。
水文情况:北京地区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北京鸭的起源与其中的北运河和潮白河有关。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判断,区域范围水质综合污染数为1,属清洁水平,适宜养殖北京鸭。
气候特点:北京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1-22摄氏度(平原地区),四季分明,严寒和酷热时节适中;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2007年数据),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造就了北京鸭强健的体质,使得北京鸭对于气候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抗病性能也很好。冬天只要气温不低于-20℃和大风大雪天气外,都可在露天运动场上活动,产蛋母鸭在-10℃的情况下仍可外放。气温不低于-5℃时,仍可在湖面砸破冰层后放河洗浴。在夏季气温30℃以上仍可耐受,只是填肥鸭要注意防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