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湘潭矮脚白种植历史悠久,在明末已有文字记载,是由该地白菜经过历代选优汰劣培育出的农家品种,具地方特色。20世纪60年代,湘潭矮脚白濒临灭迹。改革开放后由湘潭市原种场、湘潭市菜科所等科研机构不断提纯复壮,并在湖南省内外大面积推广种植。1987年,湘潭矮脚白作为地方良种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湘潭市地处湘中丘陵盆地北部,地貌以岗平为主,湘潭矮脚白的种植区大多分布在沿江河地带,地势较为平坦。耕地成土主要是第四纪红色粘壤,板页岩风化物及河流等冲积物,土地比较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发育比较完全,pH值为6.5-7.5,富含有机质,独特的地理土壤环境特别适宜湘潭矮脚白的生长。
水文情况:湘潭市水系属湘江水系,境内湘江、涟水横贯东西,涓水由南向北,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加之韶山灌渠和水府庙水库等的的水利灌溉系统,为全市的农业耕作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条件。水源上游环境优越,无工矿区,重金属不超标,富足的微量元素、优良水质孕育出湘潭矮脚白清甜、细嫩的独特味道。
气候情况:湘潭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4℃,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517℃,无霜期长,平均为274天,年均降雨量1200-1450毫米,年日照时数约1703.2小时,绝大多数蔬菜均能在此气候条件下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湘潭矮脚白的种植与生产,这是任何其他地区不可比拟和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