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据史料记载,鲁西斗鸡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鸡种的形成与当地嗜好玩斗鸡的习惯有密切关系。据《成武县志》记载:“斗鸡台在文亭山后。周渲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以宋背北杏之会,曾搂诸侯伐宋,单伯会之,取成于宋北境时,斗鸡其上。”至今成武县仍留有斗鸡台。由此可见,斗鸡的形成与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鲁西斗鸡列入1999年10月出版的《山东省畜禽品种志》。鲁西斗鸡活动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十几米高的斗鸡台,民间有《斗鸡台怀古》乐曲流传。斗鸡比赛有一套严格的规则,由裁判按规则进行。参加比斗的鸡,古称唆鸡,俗称咬鸡,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型好斗鸡种,比斗前大都经过专门饲养和训练。1981年,鄄城县建起了“鲁西斗鸡保种饲养场”。1983年后,一些县区成立了“斗鸡协会”,把斗鸡比赛作为群众文体活动的一项内容,定期举办比赛。菏泽的斗鸡,身似驼鸟,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宁死不屈,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在鄄城拍摄了新闻纪录片《斗鸡》。2006年6月,农业部将鲁西斗鸡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目录。2011年,山东省将鲁西斗鸡列为本省重点保护的“十大畜禽地方品种”。
产地环境
气候情况: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6.6—123.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339—2578小时,平均气温为13.5—14℃,平均无霜期为209天,大于0℃的持续天数为298天,光热资源为山东之最。农作物旺盛生长的10℃以上积温年平均数为4558℃,持续天数213天。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为655毫米,其中作物旺盛生长的六、七、八、九月等四个月份,平均降雨量为462毫米,雨热同季,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发育。
水资源:菏泽淡水资源丰富。境内年均降水量90亿立方米,黄河入境水量428亿立方米;地下储藏可利用水32亿立方米,主要为重碳酸盐水。菏泽市水质较好,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9.3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74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可利用量381立方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地形地貌: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境内除巨野县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簸萁形逐渐降低,海拔高度为68-37米,平均坡降为1/4700。微地貌形态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决口扇形地、垄岗高地、碟形洼地、沙质河槽地和背河槽洼地,以缓平坡地面积最大。土质较好,土质主要有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和粘土等6种,适于各种植物生长,是发展农业、畜牧业的理想场所。鲁西斗鸡原产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古城曹州一带,即今日的菏泽市牡丹区、鄄城、曹县、成武等县市。
文章由“全球有机产业总汇”转载:OICC全球有机产业总汇 Whobuy.NET商城 “一积分”公众号OICC.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