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枣庄市历来十分重视对枣庄黑盖猪的品种选育。解放后,黑盖猪的保护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山东省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普查,数次修订了发展规划和保种选育方案。并在1981年建立了黑盖猪保种场,组建起了保种群,并以2-3年一个世代进行了保种选育。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枣庄黑盖猪大部分散落于民间。2005年,山东春藤食品有限公司在枣庄市畜牧局支持下,从当地养殖场(户)中收集具有黑盖猪品种特征的猪进行组群繁育,组建了枣庄黑盖猪原种猪场。经过十多年的闭锁繁育,猪群体型外貌已趋于一致,遗传性能趋于稳定。2012年开始,为发挥黑盖猪种质资源优势和肉质品牌优势,在学习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猪种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主导下,结合枣庄市实际,制定了黑盖猪产业化开发方案,组织成立黑盖猪研发中心,建立了黑盖猪繁育生产体系和特色品牌优质肉猪生态养殖基地,注册“枣庄黑盖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取得了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开发特色品牌猪肉制品,打造特色猪肉品牌。研究推出了黑盖猪冷鲜肉、烤肉和风味香肠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产品投放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现已成为枣庄市的亮点品牌。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枣庄市地处山东南部,东与临沂市之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该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击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伏状。东北部为群山丘陵区,外围是海拔100米至150米的滕、薛、枣山前剥蚀平原。平原南,从峄城区东部边界至薛城东,为东西走向的带状丘陵地。再向南,为海拔在100米上下的山前剥蚀平原。西部濒湖地带及南部沿运河地区为海拔30至40米的沿湖洼地和交接洼地。最南部为一小片丘陵。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个土类,80个土种。土壤总面积5213874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9.59%。
水文情况:枣庄市地处鲁南,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全市较大河流有中运河、界河、北沙河、城河、十字河、薛河、峄城大沙河、陶沟河等,均为季风性雨源型河流。市辖河流多属降水补给型,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受降水制约,变化十分剧烈。多年平均流量80%在汛期(6-9月),且集中于7、8月,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7月,占年径流量的30%以上,12月至次年4月,多年平均径流量不足年径流量的10%。汛期河水暴涨暴落,极易形成洪涝灾害;枯季径流量很少,常常干涸断流。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22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量3.7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66亿立方米。当地地表水资源在保证率50%的情况下可供水量为4.30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30亿立方米。
气候情况:枣庄市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兼有南方温湿气候和北方干冷气候的特点,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具有光照好、积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光、热、水、气等条件优越。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气候多变,西南风较多,降水较少,常干旱。夏季炎热,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云雨较少,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