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固阳县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2010年,固阳县成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16年,在中科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战略合作协议大框架下,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了中科院绿色农业包头中心。2016年5月,内蒙古正式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固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大青山西段,“四分丘陵五分山,仅有一分滩和川”是其主要地形特征,延绵起伏的大青山由东向西,在县南部地区树起一道天然屏障。境内的春坤山、大敖包山巍然耸立。将全县切割成南北两半,形成了南部前山山区和北部后山丘陵区,山间构成了固阳、白灵淖两块盆地。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0%。县东南部的春坤山高2321米,为最高峰。最低处海拔高度为1240米。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地形较复杂,大致是东高西低,南陡北缓。全县总土地面积787.8万亩,共有13个土类,22个土属,82个土种,灰褐土、栗钙土为主体土壤(栗钙土40.2%,灰褐土占50.7%),其余为草甸土。
固阳马铃薯种植区位于固阳县境内,种植区地处大青山北麓、蒙古高原中部地带。种植区地势南高北低,向北倾斜,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低缓丘陵,中部为高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平均海拔1376米,是典型的“高原盆地”地形,聚热功能好,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形成。
气候情况:固阳县地处中温带,又深居内陆腹地,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显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处高原,气温偏低,温差较大,年均温2.5℃,无霜期115天,较东边的四子王旗多出20天左右,较南边的武川县多出30天左右,较西边的乌拉特中旗长出20天左右但光能资源丰富,太阳年总辐射量为144.44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富光区之一。年日照总时数为313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1%。热量不足,但积温有效性高,≥10℃的积温1900-2400℃,能满足喜凉作物生长的要求,植物生长旺季的积温在2115-2419℃之间,无霜期95-110天。日差较大,又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这是短中之长。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在225-375毫米之间。降水总量集中于6-8月,在积温大于等于10℃的作物生长活跃阶段,平均降水203毫米,占总值的70%左右。年均降水量350毫米,降雨日数87天,集中在7、8、9月份。冬季寒冷干燥,利于杀死土壤中的致病菌;夏季干旱炎热,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形成。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有效积温多。阳光辐射强度大,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2872-3306小时之间;≥5℃有效年积温为2686℃,≥10℃有效年积温为2289℃。这种气候非常适合在冷凉山区及高海拔地带生长的马铃薯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