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
琯溪蜜柚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为:平和县辖区分布东经116°53′-117°31′,24°02′-24°35′之间,海拔25~1542.48,土地2328.6平方公里。包括文峰镇、山格镇、小溪镇、南胜镇、五寨乡、坂仔镇、安厚镇、大溪镇、霞寨镇、崎岭乡、长乐乡、秀峰乡、九峰镇、芦溪镇、国强乡、安厚农场、工业园区17个乡镇(场、区)辖区内分布的所有琯溪蜜柚。2021年,平和县蜜柚种植规模70万亩、年产量达130万吨、年产值50亿元、涉柚产值超百亿元,出口量突破15万吨以上,创下全国县级柚类品牌、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六个全国第一,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平和琯溪蜜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果菜产业百强县,赢得了“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美誉,成功打开5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蜜柚产业已成了平和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历史
蜜柚在明朝的时候叫平和抛,是由侯山第八世祖西圃公培植成功的,西圃公出生于明嘉靖7年(1528年),平时西圃公非常喜欢种果,在1550年夏天的一天,由于下大雨,山洪暴发,西圃公的果园全部被洪水冲毁,等洪水退了以后,西圃公到果园看,唯独留下一株柚树,他看得非常可惜,马上把树扶起来,并用土把它培好。这株树受洪水的冲击,只剩下几个果实,到了秋天的时候,这几个果大如斗果皮金黄,西圃公将这柚子剥开试吃,发现里面没子,果实金黄,果肉透亮如玉,吃起来象蜜一样甜,所以叫蜜柚。后来,西圃公发现受损树枝培土处长出新根,便将生根的枝条锯起来,进行种植,当时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将枝条压在土下并捅破皮,这样分植成功。再后来,西圃公的传人就在这个地方及周围不断种植。在平和一中旁边的溪园有条溪,古时候就叫琯溪,这条溪当时流经溪园,两岸都种了蜜柚,现在这个琯溪蜜柚是以这条溪来命名的。据当地群众介绍,这条琯溪当时还是运输柚子和其他物品的主要交通要道。清乾隆年间,琯溪蜜柚被列为朝廷贡品。
产地环境
平和县位于闽南沿海内陆山区,受南亚热带海洋性气侯的影响,平和县境内四季如春,夏不热而秋凉,冬霜少,年平均气温在21℃,大于10℃年活动积温≥7000℃,年降雨量1700mm~2100mm,秋季昼夜温差≥5℃。平和琯溪蜜柚多植于丘陵山坡地、洲地,平原冲积地等,土壤微酸、肥沃,根层松厚。平和县光热资源充足,雨水充沛等气候条件造就了平和琯溪蜜柚的高品质。